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
一、基本概念
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,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、组合、加工和解释,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。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,一类是自然信息,一类是社会信息。
社会知觉包括个体、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。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,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。此外,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。
二、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
(一)认知者的经验
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,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的结果。现代社会心理学用“图示”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。
图示的主要作用:
1、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
2、影响记忆
3、影响自我知觉
4、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
(二)任职者的动机与兴趣
(三)任职者的情绪
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
一、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
印象是个体(认知主体)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。
二、印象形成的效应
(一)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
(二)光环效应
(三)刻板印象
三、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
(一)加法模式
(二)平均模式
(三)加权平均模式
(四)中心品质模式
四、印象管理
(一)印象管理的概念
印象管理,亦称印象整饰,指个体一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。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,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,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。
(二)印象管理的作用
(三)常有的印象管理策略
1、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
2、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
3、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
4、投人所好
第三单元 归因
一、归因的概念
归因,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、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过程。
二、行为原因的分类
(一)内因与外因
(二)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
(三)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
三、控制点理论
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、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。罗特发现,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。
四、归因原则
(一)不变性原则
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,他认为人们归因时,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。
(二)折扣原则
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另一个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。他发现,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,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。当一种结果看起来是由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时候,将其归结于某一特定原因是显然需要谨慎行事。
(三)协变原则
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,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。凯利指出,人们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
(一)社会视角
(二)自我价值保护
(三)观察位置
(四)时间因素
右侧蓝字为上下页导航 (若没有则无分页)
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,移动端看网页的同学(手机访问和ipad等设备),以下免费资料申请功能、报考成功率测试功能会不正常,大家直接点击显示屏幕下方的粉红工具条,【咨询答疑】或【资料申请】,我们做到留言必回,和pc端访问的同学一样给予满意的答复。
心理咨询师备考
本栏目资讯
更多>>高分学员经验分享
更多>>王同学
学心理改变生活。心理咨询师 我梦想的职业 感谢勤思助我实现梦想!
李同学
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,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,合适的策略是催化剂。
张同学
懒惰等于将自己淘汰!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哀!只要努力的学习,配合勤思的辅导没有通不过的。
推荐教材
更多>>
心理咨询师(基础知识)
介绍: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组织编写
定价:79元
心理咨询师(三级)
介绍: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组织编写
定价:58元
心理咨询师(二级)
介绍:2012年职业资格培训教程
定位:46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