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。那么该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,有以下几个区分标准:
1、 李心天的标准化区分:
(1) 医学标准
在这种标准下,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。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,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,在此基础上认定人有精神障碍;其心理和行为表现,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,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。
(2)统计学标准
在普通人群中,人们的心理特征,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。这样,一个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,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。以统计数据为依据,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,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。
(3)内省经验标准
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: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,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、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适感,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。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,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,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。
(4)社会适应标准
正常情况下,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,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,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。因此,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,能依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,这时,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,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,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,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,那么,我们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。这一判断,是将此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比较之后得出的。
2、 郭念锋的心理学区分原则
郭念锋认为,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,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,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,即:“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”,因此提出以下三个区分原则。
(1)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
因为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,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,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。
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,而客观世界中,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,我们就可以认定,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,他产生了幻觉。
(2)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
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、情、意等部分,但是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。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,这种协调一致性,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。
(3)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
在人的成长中,最终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。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,便会相对稳定,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,一般是不易改变的。所以,可以把人格相对稳定作为区分心理是否正常的标准之一。如果一个人一直都很热情,突然变得冷漠,并且我们在他的生活中找不到足以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,那么可以说,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正常轨道。
3、 五个操作性的标准
(1) 文化相对性标准
(2) 少见标准
(3) 不舒服标准
(4) 精神疾病标准
(5) 适应不良标准
右侧蓝字为上下页导航 (若没有则无分页)
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,移动端看网页的同学(手机访问和ipad等设备),以下免费资料申请功能、报考成功率测试功能会不正常,大家直接点击显示屏幕下方的粉红工具条,【咨询答疑】或【资料申请】,我们做到留言必回,和pc端访问的同学一样给予满意的答复。
心理咨询师备考
本栏目资讯
更多>>高分学员经验分享
更多>>王同学
学心理改变生活。心理咨询师 我梦想的职业 感谢勤思助我实现梦想!
李同学
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,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,合适的策略是催化剂。
张同学
懒惰等于将自己淘汰!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哀!只要努力的学习,配合勤思的辅导没有通不过的。
推荐教材
更多>>
心理咨询师(基础知识)
介绍: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组织编写
定价:79元
心理咨询师(三级)
介绍: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组织编写
定价:58元
心理咨询师(二级)
介绍:2012年职业资格培训教程
定位:46元